北宋末年,廣南征寇總戎黃景昇率部駐廣南東路循州府長樂藍關,即今廣東省梅州市五華縣岐嶺與河源市龍川縣交界所在地。景昇公配龍、梁、李三位夫人生子海龍、海虎、海豹三昆仲,因政績卓著,禦賜金牌、旌獎,誥授尚書。其長子黃海龍襲父職,繼承父誌,領長樂藍關總戎,立基於長樂縣琴江都南琴江小魚溪畔即今五華縣龍村鎮梧溪村三家祠景昇公祠。景昇公祠是先祖景昇公選定,交由海龍公建就的五華黃氏老祖居地,喝形天鵝聚巢。 相傳,南宋初年仲春的一天早晨,萬裏晴空,和風日麗,時任長樂藍關總戎黃景昇將軍乘一小舟沿岐江、興寧江(今五華河)遊巡,至清化都九龍崗(今大壩鎮七都圍),有兩只天鵝從天而降,俯沖至興寧江和佑別溪交匯的江面上,空中盤旋三回後南飛而去。將軍喜奇,命駕於佑別溪(今琴江河)。一路南行,沿途風光明媚,樂不思蜀。至琴江都,偶見一清澈小溪,溪中成群小魚戲水追逐,將軍興趣,溯小魚溪而上。小魚溪忽現忽隱,彎環有情。行二裏,一片竹林,竹林前豁然開闊,花芬蝶飛,早上江面上南飛的天鵝在上空飛翔。將軍停駕,走上小魚溪左片盆地,察地形、觀風景。只見此地山川鐘毓,群峰聚秀,眾水盤旋。虎頭寨、亞婆頂、十二排、猴子頂,逶迤起伏,連綿數十裏,平緩處有如銀蛇起舞,妙曼多姿;急促時近似蛟龍出海,氣勢雄奇。前方竹園坪百步轉欄,苑若寶案前置,明堂如掌如鍋,真乃天鵝聚巢之福地!於是選定為開基之地。後因政績顯著,擢升戶部尚書,長子海龍公承父誌、襲父職,率劉、鄒姓部將共建“天鵝聚巢”屋宇,時稱三家村。明初,景昇公第九代孫黃忠(字斌華)在當代地理名師溫氏誌聰公的指導下,湊合海龍、海虎倆房宗親,將老屋與劉、鄒家按三份均分,修建為黃氏景昇公祠,與劉家祠、鄒家祠並立,人稱小梧溪三家祠。迄今,老屋已歷經宋、元、明、清、民國、共和國800多年滄桑的老祠了。 據譜載,清朝嘉慶十六年辛未年(1811)祖祠復建重光,祠貌巍巍,祖座端莊,進士牌位,桅桿聳立,雕樑畫棟,美不勝收。清光緒五年(1879),祠下裔孫長樂泉砂約歐塘黃必清中武舉,九年中武進士,欽點營用守備。這是長樂縣黃氏族人繼黃渙、黃斌全的第三位進士,長樂縣人皆為慶賀,景昇公祠內大擺宴席,舉族一片歡騰。可惜時經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土改和六十年代十年浩劫,祠宇已成廢墟,僅存基地垣墻。二000年以來,以龍村鎮森招、度先、人先、旺傳、錫靈、裕文、景芳、玉君等當地宗親,以及梅林鎮富招、黃達等熱心宗親主持下,贖回了祠跡並用磚瓦木料將主體量下水。二0一0年四月和十二月,梅州江夏文化研究會豪榮會長兩次率隊深入五華縣龍村鎮調研祖祠的修復工作。二0一一年春,豪榮會長委派副會長黃納康前往組建修祠班子、籌資和施工工作。 二0一一年九月八日鞭炮響起,十月六日完成了添瓦、作棟;十月三十日棟面龍鳳呈祥,十一月二十七日墻體粉飾、瓦角生輝,十二月十六日墻體披裝、古色古香,……。此前各地宗親捐有近50萬元,棟面雙龍戲珠、雙鳳朝陽及內外墻體裝貼等主體裝修工作基本完成,現還需要50萬資金做祖龕和門坪、道路等工程。百善孝為先,請各地宗親繼續弘揚忠孝傳家的江夏精神,踴躍捐款、捐工。藍關輝江夏,天鵝煥陽春,有您更輝煌!
|